(圖片來自:https://www.piqsels.com/en/public-domain-photo-fzzge)
終於過完元宵節了,喜歡節日的我,在每一個節日都會留下文章。一整年中,我最不喜歡的就是農曆年了,每年農曆年都有很多繁文縟節:除夕要吃團圓飯,很多家庭要拜拜,女兒初一不能回娘家,初二要等小姑回娘家,還要大掃除,凖備年菜等等,所有的佈置跟餐飲都造成我極大的壓力。
這幾天看到福原愛跟他先生江宏傑婚姻失和的新聞,裡面有一段提到她無法適應華人的文化,讓我感觸很深。尤其是每年過年都要在婆家過,和婆家膩在一起,有時這種氣氛會讓人窒息。
這些年來慢慢看到女性的覺醒,我發現很多同學不再像以前那樣執著於我這種傳統過年的方法了。同學中,有人已經跟先生分離兩地沒有一起過年了,也有同學跟婆家分開過年,也有人沒有跟自己爸媽過年,有些是關係失和,有些是覺得輕鬆就好,有些更是不想勉強。華人的一些面子文化,所謂長媳,所謂大家庭的「家和萬事興」,讓女性在過年時,媳婦與妻子的角色加重了很多負擔。
我發覺這幾年這些文化變了,以前還會懷念過年氣氛:鞭炮,年味的感覺,可能小時候還有領壓歲錢,長大要發紅包,對於還要承擔那麼多餐飲的事情就不覺得那麼輕鬆,且每年都為了聚餐,會有家人吵架或大遲到,搞得大家不是很和諧,常常想還有必要這樣做嗎?但是家庭似乎又有一定的原則,華人又有一定的系統難以打破。(我喜歡在德國時,和朋友聊孩子跟家人的關係,有一點膩又不很膩,滿喜歡他們孩子獨立,父母不干涉太多,也不會過年問很多禁忌的問題。)有人會因為過年被逼婚或不喜歡一些閒言閒語,滿多年輕人就不回去了。
我在過年前也為了孩子們不願打掃,幾度哭了出來。幾乎每一年都為了這事情而難過。尤其今年已經跟孩子們協調好打掃了,結果先生又在除夕前刷油漆,所以今年過年前我真不輕鬆。孩子們也問我:為何過年一定要打掃?我不高興地反問說:為何過年一定要領壓歲錢?
過完年我有特別的感受,真的要有些新的轉變了。其實過年真的是很多華人心理學的一些表現,太明顯了。這個時候有好多人情事故要去處理,簡直會累死自己。我常在想:我需要跟別人解釋那麼多我的生活嗎?過去,在長媳和基督教徒的兩個角色上,我讓自己盡量不要犯錯,做到非常圓滿和完美。不過人畢竟是人,當壓抑太深的時候,人就很容易不快樂。
對過年我還有一個害怕就是大吃大喝,幾乎從除夕就一直吃,吃到每年都胖兩公斤,再想辦法減肥,過年所吃的食物很少健康的,所以我還滿羡慕同學朋友,他們可以率性做自己,不需要迎合其他人,可以離開他們不喜歡的環境去過自己的生活。
因而這個過年中,我覺得要有一點改變,讓家人能夠「家便」,否則就真的「家變」,把生活的主權還給他們。如果家裡混亂無法佈置管理得很好就算了。與其把房子打理得乾乾淨淨,買了很多年菜,還到大餐廳聚餐,但是最後大家都不開心,這樣子的年也過得沒有用。
我一直在想這些過年的規矩有沒有道理,其實家人在一起應該不需要固定的規則。我可能管太多,因為我希望盡量讓過年的氛圍能保持愉快,當然如果其他家人願意保持一起參與的態度,那是最好的,但如果大家對過年的這種氣氛或勞累都已過度了,我就沒有什麼好批評的。
希望我以後會是開明的婆婆,或開明的媽媽,希望他們以後過年沒有這麼多的規矩,能多一點的輕鬆,就像聖誕節充滿觀樂的氣氛,讓大家能方便而不要像古裝劇大宅院中非常多的糾葛,希望我能夠放下對節日的過度重視跟過度的執著。
沒有必要過年時把所有人都綁在一起,來維護華人鄉願式的人際模式,其實大家都不開心。我也發覺:過年大掃除,只為了那兩三天的乾淨而累翻所有人,好像也沒什麼意義。每年都為了大掃除年菜爭吵,過度重視節日,我發覺最大壓力就是我自己也不好過,所以我希望自己以後對節日的重視可以平常心看待,每一天都是過年,每一天都是好日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