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Viel.Spaß_02

 
  有好長一段時間景氣不好,跟二十五年前我剛畢業的時候差好多。現在孩子也畢業工作了,真的只有22K的薪水,看他每天加班,好像薪水也沒有再增加。
 
  有一段時間,我對錢很擔憂焦慮,我也很不快樂,每天省吃儉用的。尤其中年後如果沒有足夠的存款,體力衰退,能力也漸漸喪失,沒有鈔票的感覺真是恐怖。
 
  在德國的時候,朋友幫忙下,我用非常少的旅費去旅遊,原來旅行可以這麼簡單(當然也是有朋友的幫忙)。另外,在跟人相處過程中,我發現很多人沒有很多財產,也是可以專注做事的。那時候,我有到捷克、維也納走走,遇到剛畢業自助旅行的學生,他們有給我一些學習:即使很惡劣的狀況,他們也專注在很美好的事情上。就是當時,我們需要的是當時的那種活力跟自信去解決一些事情,而不是一直回顧過往。
 
Viel.Spaß_03c1
 
  我大概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很難忘掉過去一些曾經成功、曾經賺錢的經驗,所以我不太懂得放下過去,當然就會很不滿,也沒有辦法享受現在;更不要講說,要從過往去學習計劃未來。很多人除了放不下過去,還會去焦慮未來的事情。景氣不好擔心以後怎麼辦?身體不好就陷在憂慮中。沒有人可以預測未來,更沒有人可以控制未來。所以去想很多未來期待的事情還不如把握現在,專注現在。能夠改善的也只有現況,其他都無法改變。
 
  德國朋友說,你為什麼那麼過度擔心?後來我們聊了一些過去的經驗,他說,你就把過去的痛苦過去的經驗拿來當學習,這樣不是比較實際點嗎?我當時不知道英文是有沒有聽錯,因為他說present,到底是指禮物還是現在,因為是同一個字。他告訴我說,有一個特別的present讓你更快樂更成功,應該是指禮物;可是他一直在提的事情是當下,後來我才知道他說的是當下。我問:「你怎麼會有如此正面樂觀的想法(我以為他是基督徒)?他回答說,他以前也曾拼命努力一直想要賺更多的錢,即使他年收入百萬歐元,可是他還是有買不起的東西或來不及準備的東西,說得也對。
 
  我們聊一些東西方文化不同的事情。比如,我覺得,在台灣很多人家裝潢花很多錢,除了炫富,並沒有什麼美感,可我在德國看到很多人家沒什麼特別的裝潢,卻格外自在舒服,你會覺得他們的房子很可愛;我也遇過一些朋友,雖然他們開賓士車,但進到屋裡真是乏善可陳,這樣到底是不是富有。他問,什麼是有錢人?我說,在德國看到很多賓士、BMW,很好的房子等。他說好像不是這樣,他說賓士是當地國產車,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有錢;也有人是貸款租豪宅買車,不是真正富有,可有人享受這樣的方式生活。健康富裕的人並不是真正愛錢。他們理解金錢,可是他們使用金錢來實現他們的夢想。真正健康富裕的人,他們對錢的唯一目的是表達感激,金錢是表達感激的一種工具,這樣子你才會把錢和感激感謝連結起來,你的錢才會有意義吧。聽他這麼說,我覺得台灣幾場公益路跑滿有趣的,訴求是:你跑步我捐款。捐款給安得烈之家等等,這樣也確實是與愛連結。
 
Viel.Spaß_05a.jpg
 
  另外,很長一段時間,我去了孤兒院,我有一個很好的同事,很久以前她就決定自己不生孩子,而是去領養天主教孤兒院的孩子。那裡的孩子,我大致分兩類,一類是未婚媽媽生的孩子;另一類出生就是重症孩子,這樣的孩子幾乎送去國外或天主教或基督教的教徒領養,當然可能因為國外的福利比較好,幾乎沒有孩子留在台灣。好友是領養過程的第一階段,她家是領養家庭,先把孩子帶回去,等待國外有人要來領養。我很感動這位同事的作為。她一生都很看得開,幫助親人非常慷慨,也樂意助人。你說她很富有吧,也沒有,她開一般的車子,但她常常去修女院探訪修女,拜訪孤兒院,我也會跟她一起去。我很榮幸有這麼一位好友,她讓我認識到金錢的意義,好像我也沒有那麼匱乏了。
 
  我想到過去在宜蘭的時候,有一位特別的中醫師,他私底下去病人家中幫忙針炙,是無償的付出。我當時因為沒有辦法出門,所以也成為接受他幫助的其中的一位。我那時很驚訝,因為他如此作為還得承擔違反醫師法的壓力。他幫忙一些癱瘓或重症的老人針炙,萬一出事怎麼辦?他說不擔心,因為他抱持一種「愛」在工作行醫。診所有低收入的病患,他幾乎不收費,其實中醫要賺錢滿簡單,可是他沒有要把工作和賺錢連在一起。還好上帝保佑他這樣行醫的過程中,沒有什麼事情發生,我也很感謝他,在我無法出門的受傷期間,都是他來幫我治療。
 
  我在德國還出了一件糗事。德國是基督教國家,那時是復活節,所以我滿腦子要去教會,我看不懂德文,對建築外觀也分不太清楚,第一次我竟然跑去了穆斯林教會,因為建築物外觀就跟一般的教會很像;第二個禮拜我去教會,還是走錯了,我走進一間天主教教會;第三次我去了一間很聖潔的教會,我感覺應該是基督教,沒錯,我去對了,可是全部講德文。我很開心能看到一些復活節的活動,可是完全聽不懂!也許這個教會比較歷史悠久,老年人多,能跟我講英文的人也很少。第四個禮拜,很感恩一位小姐的介紹,我進入一個跟台灣很接近的教會,雖是唱德文,卻是我耳熟能詳的歌曲,且有人翻譯,我真的很高興。
 
  基督徒的財富在天上!我為什麼會這麼擔憂,我自己也不知道。真的要卸下重擔給上帝。記得一個故事:如何生活比較開心。說到,人有兩個包袱,一個叫快樂,一個叫痛苦。基督徒應該要把快樂背在前面,把痛苦背在後面,而不是倒過來背。更要在痛苦上放一把叉子,讓痛苦的東西慢慢卸掉,能夠喜樂感恩的自在生活。有時我覺得自己做得不好,我對台灣的高房價滿懊惱的,曾經有能力買的時候卻沒有買,不知道孩子以後要怎麼生活。有些事情我也放不下,有時候鬱卒啊!我這種鬱卒會給家人壓力,有時候我又會覺得恨鐵不成鋼或是家人為何不努力等等。其實基督徒都知道,苦難中都隱藏著生命的祝福,沒有苦難我們就沒有機會成長。每個人都得面對人生過程中很多問題,婚姻啊,工作啊等種種難關,不只有經濟問題。所以要怎麼活出不被物質的東西掌控,活出自己的生命是人一輩子的難題。
 
Viel.Spaß_102849480.jpg
 
  住在都市,食衣住行的壓力都比較大。有時我回到宜蘭,我發覺真的不需要很多錢。回想以前我和孩子在宜蘭是怎麼活過來的;宜蘭的夏天有很多湧泉,不用花錢你就可以玩一整天,自己種菜可以自足;花少少的錢就可以享受美食,那時也沒有什麼可以消費的地方。如果台北活不下去就搬到鄉下,其實生活也沒這麼恐怖,全家人一起渡過難關比較重要,家庭和睦勝過財富等一切事物。而我一直處在這樣的擔憂中捆綁中,我想孩子的福氣都會被我煩到不見了。依照基督的說法,如果我一直用這種方法是沒有辦法給家人祝福的,甚至反而是給他們咒詛。
 
  在德國時,教友常帶我去BBQ。我覺得BBQ是一個很好的社交場合,因為餐廳很貴,而BBQ有戶外的,我們每個人帶一道菜,一起烤烤肉喝點飲料,跟教友們一起席地而坐,吃著簡單的三明治,同樣信仰的朋友們在一起天南地北的聊聊,就覺得很棒,這樣一天也就過了。想想生活其實不需要那麼多金錢去支撐。朋友教會我放輕鬆才能享受到神的恩典。當我放輕鬆了,家人才能放輕鬆,神給每個人的美意都不同,我也不需要擔心經濟、社會等問題。
 
  我讀了一本書:《鈔票的重量》。作者剛好是帶我去孤兒院的同事的學弟。他是一個很歷害的交易員,金錢交易中的內幕和遊戲規則等帶給我極大的震撼,還有一些情節更是難以想像的。我們一直覺得投資是對的,但有時候它是一場騙局。雖然我不太懂財務,可是我知道作者要告訴我們的是:「一直在錢裡打轉,最後還是被別人操控。」
 
  這本書裡提到幾個不錯的觀念。比如,你覺得富有真的很好嗎?你想要好幾個名牌包還是只有一個發黃的皮包陪你走過人生的旅程?你想要一台兩百萬以上的進口車還是要充滿著孩子的歡樂和老婆嘮叨聲的平價車?你想要市價三千萬以上的豪宅但是豪宅裡卻沒有人等你回家?你想要經常吃一客萬元起跳的米其林料理還是你希望有伴侶隨時隨地可以跟你一起吃路邊攤?你想要出差住一夜數萬元的旅館、還是不管住哪裡,只要有人幫你蓋棉被,讓你覺得很安心?你希望你的孩子讀學費幾十萬的雙語貴族小學、還是你希望每晚抱著孩子讀故事書給他聽?你希望存摺裡有八位數以上的存款,還是你願意用僅剩的一小部份捐給更需要金錢的陌生人?你希望你的房子花千萬裝潢卻沒有一盞燈一個凳子一個書架還是一顆優雅的心讓你悠遊書海?你希望有幾十個讓你差遣的員工還是擁有幾個尊敬你的知己朋友?你希望家裡有外傭可以幫你做家事還是你可以經常吃到家人煮的飯菜?你生活忙碌,有好多董事長的名片,還是你能否撥點時間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
 
Viel.Spaß_06
 
  最後,我才發現這不是一本勵志的書、不是心靈成長的書、也不是一本財經書,它是在講對錢的看法,這是一本自我沉澱的書籍。我沒有看懂書裡的理財,但是我卻學到追尋是永無止境的。年輕時,人們渴望財富,用盡各種方法去追尋,可是越來越不快樂。錢真的不是重點。願主能幫助我,不管在任何情況中,藉著各種人事物來轉化我改變我。力上加力,榮上加榮,主的恩典每天夠我用,讓我不要擔憂未來,而是專注在現在present,眼前的現在。
 
  當我在回顧自己的一生的時候,真覺得我非常富有,有這麼好的原生家庭,有這麼好的夫家,有這麼可愛的子女,有這麼多不曾離開我的朋友,還有好多幕後的人協助我,很棒的生命,很富有的一切。就像德國朋友說的那句話:「不要想太多,快樂多多」。德文「快樂多多」是「Viel Spaß」(/vil ʃpaːs /),他們很喜歡用這個字打招呼。每一天都當作是一個禮物,不管處在山峰或山谷,你都要打開今天這個禮物,好好的活在當下,好好的經營每一天。我要記得每一天早上起來都跟自己講這句德文,謝謝所有的好友!
 
Viel.Spaß_04c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眼仔 的頭像
    大眼仔

    麥克華斯基

    大眼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